对于云计算的变革力量,人们深信不疑。智能手机不断搜寻和取回数据,但没有云就失去了意义;不过,如果企业不抓紧将数据和软件推送到第三方数据中心的话,可能会面临被未知竞争对手破坏的风险。 |
现实网速限制云端数据回传
很多公司都是基于一个理念来兜售云业务,即未来某日一切计算都会转移到云端。而现实情况是,数据输入导出云端的难度,要高于大多数工程师或至少他们的管理者所愿意承认的程度。问题出在带宽上。如果公司只想减少自己存储数据的成本和麻烦,那么云端就是最佳选择,只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高速网络来回传输数据。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体变得智能,或者能够感应所在环境,接入互联网,甚至远程接受指令,我们在依赖云端的时候,如何完成我们需要处理的工作就变得日益突出。从飞机引擎到冰箱的一切物体都在加入无线网络,组成了物联网。
雾计算或替代云计算
现在的3G与4G手机网络速度不够快,无法实时将设备生成的数据传输到云端。而随着家庭和办公室的所有普通用具都加入进来,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幸好还有明显的解决之道:不再专注于云端,而开始寻找方案,由用具本身或者介于用具与网络之间的设备来承担存储和处理物联网生成数据流的任务。
思科系统的市场营销人员已经为这种现象取了一个名字:雾计算。但就像此前的云计算一样,这也是对某种正在到来现象的营销术语,这是一个不错的视觉隐喻:云在天空飘浮,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刻意抽象;但雾却现实可及,就在眼前。它并不由性能强大的服务器组成,而是由性能较弱、更为分散的各类功能计算机组成,渗入到电器、工厂、汽车、街灯以及我们物质生活中的所有用品。
思科销售路由器,这或许是科技行业除了存储之外最平淡无奇的业务。为了让路由器变得更有吸引力,并在中国对手影响其当前营收流之前打开新市场,思科希望把他们的路由器变成收集数据和进行决策的枢纽。按照思科的设想,其智能路由器永远不会和云端对话,除非不得已为之;例如在一辆布满传感器的轨道车出现意外时,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而路由器则在轨道车上扮演着神经中心的作用。
正如云端包括服务器集群,雾包括了所有围绕着我们、相互关联的计算机。举例来说,要求智能设备彼此发送软件更新,而不是通过云端中转,这就可能让雾直接替代云端的某些功能了。飞机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新的波音747飞机上,几乎每个部件都与网络相连,不断记录关于其状态的数据流,或在某些情况下发送这些数据流。通用电气表示,一架飞机的一个喷气引擎就可以生成512GB的数据。
廉价的传感器生成大量“大”数据,而且这些数据的价值出乎人们的意料。通过所谓的预判分析,使通用电气这样的公司甚至在飞机着陆之前就可以知道,喷气机引擎的哪个部分需要维护。如果不是这样,谷歌和脸书为什么会讨论利用气球和无人机等等的替代上网方案?现在的运营商不能满足需求。在美国拥有本该具备的高速无线和有线网络之前,让运算尽可能接近用户,正成为让物联网反应迅速、实际有用的关键所在。
大部分企业运算的未来一部分仍会留在云端,但未来的真正变革性运算会在哪里?它将来就在这儿,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就在雾中。